“传承优秀民间习俗,助推广西乡村振兴”专家座谈会在南宁举行

中国文促网 001编辑 2021-10-26 09:32:00
浏览

  10月23日下午,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广西社会道德文化研究会、广西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承办的“传承优秀民间习俗,助推广西乡村振兴”专家座谈会在南宁举行。来自广西各行业协会、学校、机关单位等专家学者70多人参加会议。自治区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杨东星、广西文化产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廖荣生参加会议并作讲话。座谈会由广西社会道德文化研究会会长欧建雍主持。

  

 

  座谈会现场

  杨东星指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传承民间优秀习俗,助推广西乡村振兴”专家座谈会在这里召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这次会议,对于凝聚社会道德领域专家学者智慧力量、提升理论指导实践水平、助推广西乡村振兴建设意义重大。希望与会专家提出有效建议,发挥各自专业优势,为推动广西乡村振兴发展献智献策。

  

 

  自治区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杨东星讲话

  广西文化产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廖荣生用三句话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愿和希望:一是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进行有效衔接这个时间节点,组织召开“传承民间优秀习俗,助推广西乡村振兴”专家座谈会,为乡村振兴进行必要的理论研讨很有意义,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二是会议可以通过研讨,在理论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乡村开展试点工作,让理论项目落地,让民族文化思想真正为乡村振兴服务;三是希望会议能集思广益,集中大家智慧,最终汇聚成专家的学术成果,广泛用于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去。

  会上,专家们从自身专业角度进行发言。广西社会道德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广西文化产业集团办公室副主任唐禄干说:广西乡风文明建设面临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优秀民间习俗文化面临丢失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变革思想因素和生活方式转变等。广西是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习俗活动比较丰富,比如全区性的“三月三”等,县域性的“炮龙节”“坡节”“蚂拐节”等都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从深度和广度上去传承这些节日,对乡风文化和民族文化产业具有推动作用。

  南宁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覃存民以宾阳县冯村举办民间习俗活动,有效促进乡村振兴的真实例子介绍冯村在传承优秀民间习俗,助推广西乡村振兴的做法、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主要做法是通过开展民间习俗活动,传播先进文明,把群众的人心聚起来;主要成效是乡风文明和乡村产业都得到迅速提高;主要问题是人和钱的问题,人是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少,活动开展困难。钱是民间习俗活动没有经费来源,政府没有专项经费,靠民间自发组织,经费十分有限,要传承优秀民间习俗,需要政府高度重视。

  

 

  南宁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覃存民发言

  广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以创办“中国壮语春晚”为例,介绍优秀民间习俗传承需要搭建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文化生活载体,广西是壮族地区,就根据壮族人的需要来开展活动,政府要多给予引导和支持。

  广西大学生态与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陆小鹏则认为优秀民间习俗的传承需要站在绿色生态的角度去传承,比如有些有污染性或者对意识形态有负面作用的习俗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使之适合新时代人们文化生活的需要。

  广西社会道德文化研究会国风艺术团团长罗静则从广西民间“圩日”赶圩的优秀民间习俗出现衰落的现象,介绍当前一些优秀民间习俗出现衰落甚至没落的情况和主要成因,希望通过政府引导,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社会力量,共同去恢复这些优秀民间习俗文化,使乡村回归乡村,让乡愁、乡音、乡情得到薪火相传。其他与会专家均从不同角度对传承优秀民间习俗,促进乡村振兴发表自己的见解。

  

 

  广西社会道德文化研究会会长欧建雍总结

  最后,广西社会道德文化研究会会长欧建雍以“三个度”总结这次座谈会,他说:本次座谈会一是“有广度””,专家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职业,大家都从自己的职业和行业角度提出建议,思想很全面具有广泛性;二是“有温度”,专家们从真实的现实例子来说明问题,以一个个有温度的事实,说明优秀民间习俗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阐明要实现乡村振兴,弘扬和传承优秀民间习俗必不可少;三是“有浓度”,从大家的发言中发现,与会专家们对优秀民间习俗文化有深的情怀,具有浓厚的感情,对广西传承优秀民间习俗的优势资源和经验进行有效总结,同时对存在的问题直言不讳,建议从政府、社会和公民层面形成合力共同传承乡村优秀民间习俗,助力乡村振兴。(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