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林——欲“和谐如画”必先“和谐而画”

中国文促网 admin 2021-05-22 18:26:19
浏览

  陈友林,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陈鸣远之传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当代知名陶艺家。陈友林自幼受到陶艺世家氛围的熏陶,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通过努力付出,陈友林全面掌握了紫砂工艺的各种制作技能,凭借自己的勤勉及扎实的功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作品多次在海内外精品展中频频获奖,并被各级文物馆、博物馆所收藏。

  

 

  

 

  rId5

  紫砂花器在整个紫砂艺术的殿堂中以其独特的华丽绚美而闻名于世。它的艺术手法秉承取法自然的原则,追求把自然美景融入紫砂造型艺术之中。

  

 

  据陈友林介绍,紫砂业界的花器作品,大多以单壶为主,一般都是依照花果鸟虫的自然形态进行主观或者抽象地艺术造型塑造。对于自然景态的塑造相对来说往往比较少,而运用紫砂壶组合造型来表达自然万物美态的紫砂艺术就相对更少。

  

 

  

 

  rId5

  

rId5

 

  紫砂业界有种说法:最巅峰的艺术大多总是在单壶中产生,这样更能体现最纯粹的紫砂艺术。当然,艺术手法与内涵趋于完美的单壶,自然达到了紫砂艺术的巅峰,但同样程度的组合壶型也同样可以登峰造极。陈友林说:“两者相比而言,也许组合套壶局部的某个壶型比不上单壶塑造的艺术价值深度,但组合壶型也同样是巅峰之作。组合壶型的优势在于‘组合’二字,这所谓的‘组合’并不是简单肤浅的拼凑,而是互补映衬的表达,局部往往并非精美绝伦,但通过整体性的艺术画面和谐而趋于完美。往往花器组合壶型能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展现一些单壶难以描绘的丰富华丽的艺术画卷。在整体画面塑造上,我觉得花器组合壶型具有一般单壶不具备的美。”

  

 

  组合壶型虽然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但作为传承这门艺术的工艺师应该如何完全体现它的价值,陈友林特地和大家分享他通过多年的艺术探索实践的几点经验体会。其一,工艺师必须培养塑造敏锐的艺术"嗅觉",能在瞬间抓取把握周边生活中的一切美丽画面,无论自然景色还是生活状态。艺术源于生活,紫砂花器艺术更是如此。紫砂花器艺术定位于直观或者抽象地提取自然万物的景态,从而进行艺术塑造,因此它与平常生活的联系更为密不可分。生活中展现的美好事物往往是容易凋逝的,因此对于紫砂工艺师而言,具有捕捉瞬间画面的能力尤为重要。此外,一些生活中“不起眼”的点滴片段画面,通过艺术者具有的艺术素养进行意识组合表达。往往也能创造出美好的艺术雏形,而这种所谓的艺术创造,与其说是创造不如说是得益于平常生活中细微的画面捕捉,这一切都跟工艺师敏锐的艺术嗅觉息息相关;其二,工艺师必须具备深厚的画面构造能力,许多花器工艺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美术绘画功底。善游者方能畅游。虽然艺术源于攫取生活的画面,但生活中的画面往往和艺术表达上的画面还是存在一定差别的,这就需要艺术塑造者进行一些艺术的修饰;其三,工艺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紫砂技艺功底。这是进行紫砂艺术创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前提。

  

 

  

 

  rId5

  陈友林认为,对于从事花器组合壶型创作的工艺师来说,在日常的艺术创作中应该确立几点艺术目标:对于花器组合壶型整体艺术画面的把握,除了华丽的艺术美外,更重要的应该是整体画面的和谐感了。相比较而言,往往和谐能展现美丽,但偏于追求华丽而不注重和谐,往往并不是美丽,而是堆砌。如何做到艺术画面构造的和谐?这就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磨砺及更深度地贴近自然。既然艺术取自于自然,就必须完整把握自然的和谐。

  

 

  陈友林坦言,欲“和谐如画”必先“和谐而画”,这是他从事紫砂花器组合壶型多年创作而得出的最主要心得体会。

  

 

  总之,宜兴紫砂陶艺,作为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和我国传统文化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从古至今绵延不绝且人才辈出,流传至今。在现今百花齐放和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及茶文化兴起的大好形势下, “紫砂热”已经升温,我辈应了解砂艺的真谛和历史面貌,彰扬技艺上的优秀传统,并加以发扬光大,使紫砂事业传承有据,创新有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