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式传播中国文化 年轻一代这样讲述中国故事(2)

中国文促网 2021-03-19 22:43:27
浏览

  在法国的街头,一位网民叫“碰碰彭碰彭”的年轻人总能引起人们注意。这位本名彭静旋的中国留学生,身着汉服,眼前摆着一把古筝,弹奏曲目从《十面埋伏》到《克罗地亚狂想曲》,从《高山流水》到《大鱼》,从《一剪梅》到昆曲……总能引起路人驻足,无数外国观众拿起手机,将她的演奏拍摄后发布到网上。还有不少外国人,专门带孩子来领略中国文化。

  “在法国留学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些街头艺术家在街头表演,但是很少见到咱们中国的乐器,也从来没有见到中国人表演。所以,我想试一试用中国民族乐器演出。”谈到创作初衷,彭静旋如是说。

  这种新颖的方式,将民族文化带出了国门。仅在哔哩哔哩视频网上,她的视频播放量就超过了1.3亿次。在抖音上,她同样收获了大量观众。

  传播中国文化,方式在创新

  2020年春天,湖北新冠肺炎疫情肆虐。4.2万多名支援湖北医务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是“95后”“00后”。在武汉生活的,更是有许多年轻人。他们记录下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清华大学“清影工作室”的一群学生看到,在短视频平台上,无数人都分享了武汉疫情期间的场景。他们组织起来,在快手上海量的视频中,专门找疫情防控期间在武汉拍的视频,最终找到了77位作者的112条短视频,在与每一位创作者沟通并获得授权后,剪辑出了一部公益纪录片《手机里的武汉新年》。这部18分钟的短纪录片一经上线,便引起了轰动。仅在微博平台上就有1.4亿播放量。

  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态度,在年轻人自己的讲述中得到了最佳展示。

  “大家好我是李雪琴……”26岁的北京大学毕业生李雪琴,在抖音上展示着不同于同学们的一条人生道路。她的短视频里,展示着年轻一代对生活的真切感受,既有对工作压力的宣泄,也有对生活方式的探索,更有特别多的开心时刻。这个名校毕业生,用特别质朴、贴地气的语言风格,配上东北口音,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差。至今,她在抖音上的粉丝量已经接近950万。

  外国年轻人眼中的中国,也同样多姿多彩。

  “这是丽水的稻鱼米,在高山梯田和鱼儿一起长大,非常香,很有特色。”村里小河边的凉亭旁,32岁的俄罗斯小伙德米日正专注于一场视频直播,用中文向网友介绍当地的特色农产品。

  去年8月,正在上海东华大学攻读企业管理博士学位的他,来到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在这里他发现,许多小村子有非常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原生态的乡村风光。对制作创意短视频很有热情的他决定留下来。不到半年,德米日就用短视频展示了上百个乡村生活场景,他也因此收获了百余万粉丝,获赞超千万次,成为小有名气的视频博主。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当地横樟村农产品滞销,德米日便用自己的视频账号开始了直播带货,帮助村民增加收入。几个月下来,卖出了2万斤脐橙、8000斤红薯干、600斤蜂蜜……他的付出让村民们交口称赞。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英国音乐人肖恩,因为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搞起了中国风、中文词的歌曲,在他的歌里既有唐诗也有电子音乐,既有架子鼓也有中国传统乐器,玩的就是中西合璧;美国人安妮,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唐伯虎”,可以演唱很多古风歌曲,一口中国话也十分流利,在抖音上吸引了很多粉丝……

  能讲好故事,因心中有爱

  蒜苗回锅肉、蒜薹炒腊肉、凉拌折耳根、蒜泥白肉、蒜香鸡脚、大蒜红烧肉、槐花饭、烤大蒜、梨花蛋卷、酒酿山药桃花丸、紫薯萝卜花糕、辛夷花煎、芍药饭团、水晶樱花钵仔糕、咸蛋黄猪肝、腊味煲仔饭……视频里,从种菜开始,一点点制作这些菜的过程,引得全世界的观看者直流口水。

  如果这还不够,那么现场制作蓝印花布、蜀绣,或者从零开始酿造黄豆酱油、豆瓣酱,又或者亲手用木头和竹子搭一座茅草棚和秋千架,用一年多时间还原中国古代如何制作“文房四宝”,则让人啧啧称叹。

  视频里的主角在网上叫“李子柒”,这个“90后”年轻女孩,在海外社交平台上已经成为最有名气的中国人之一。她上传到海外视频网站上的节目,激起了全世界无数观看者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单条视频,点击量动辄过千万,英文评论量每一期都会达到数万条之多。

  2021年2月2日,吉尼斯世界纪录发文宣布,李子柒以1410万的YouTube订阅量刷新了由其创下的“YouTube中文频道最多订阅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在很多人看来,李子柒走红本身,已经成为一种现象,代表着世界各地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与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