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书声中看见未来

中国文促网 2021-03-20 04:10:27
浏览

  在读书声中看见未来(百年辉煌·纪实文学)

  对于龚国祥校长来说,最能抚慰心灵的声音,就是孩子们的读书声。

  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之际,深圳市委市政府表彰了40位为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我在其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深圳外国语学校创校校长龚国祥。

  和龚校长相见已是10多年前了,那时他刚刚从校长位子上退下来,为表示对他的敬意,当时作为深圳晚报总编辑的我,特地把他请到我们报社来坐一坐,一晃10年了,我突然想去看看这位受人尊重的老校长。

  一

  没想到,已退休10多年的龚校长,还在教育岗位上,那天我是在深圳外国语学校国际部的校园里,看到仍是当年模样的老校长。

  有一种人,年轻时看起来见老,可岁月的痕迹在他身上显现得也慢。龚校长就是属于这类人,他还是10年前的样子,头发稀少了,但不秃顶,行动缓慢,但精神矍铄,脸上永远带着浅浅的笑,但笑容一直让人感到诚恳和亲切。龚校长被表彰后,网上有当年的学生留言:看到龚校长的名字,就想起他的亲切笑容,我为此生遇到这样的好校长而感到骄傲。

  我看到龚校长那熟悉的身影时,他正背着手缓慢地走在教室的走廊上,教室里正传来一阵阵孩子们用英文朗读的声音。我想起了当年龚校长说过的一句话:每天最能抚慰他心情的声音,就是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

  在没退休前,他每天早上都是7点10分前到校,在学校门口迎接每一位同学和老师,然后穿行在校园的教室间,听着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他说,那是他一天最惬意的时刻,因为他从读书声中,看见未来,龚校长就是这样理解自己的使命的。几十年来,风雨无阻每天提前到校,所以,他给深圳外国语学校的孩子们留下一个极其亲切和深刻的印象,每天走进校园就见到面带笑容的校长,这成了许多学生后来美好的回忆。

  我看着这座已拥有1000多国际学生的现代化校园,真不敢想象,这是龚国祥退休后,又受深圳市领导委托,在一片荒草地上建起来的新学校。

  据我所知,龚校长几十年来,白手起家办起了3所外国语学校新校区,每一所校区都成为深圳的名校。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二

  龚国祥是广东梅县人,受客家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和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他自小就刻苦读书,成绩一直优异。1965年,品学兼优的龚国祥考入广州外国语学院,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惠州市博罗县杨村中学当老师,由于教学成绩好,被调入县重点中学博罗中学任教。1984年龚国祥通过考试调干,来到建立特区不久急缺优秀老师的深圳中学当英语老师,然后辛勤地从班主任做起,一直到1990年任深圳中学教导处主任。

  这一年历史给他带来一个机遇,使他有机会白手起家创办了一所名校——深圳外国语学校。

  1990年1月,龚国祥陪同市领导赴京津两地考察外国语学校。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因外资企业大规模进驻,对外贸易进出口交流日趋频密,急需大量外语人才,这时市领导觉得要办一所培养外语人才的学校。

  当年3月,深圳市委常委会议作出了创办深圳外国语学校的决定。筹建外国语学校的重担就落在了龚国祥的肩上。市领导以不容置疑的口气,把外国语学校的开学时间定在当年的9月1日。

  龚国祥的身上反映的就是早期深圳人身上那股“敢闯精神”,从3月到9月,只有不到半年时间,除了一个“光杆司令”,老师、校址、教材、学生都不知在哪里。但龚国祥在各方支持下,就是用半年时间,把一个外国语学校的牌子给挂起来了,而且按时开学了。

  没有校址,就借了深圳中学劳动技术楼的二楼4间教室,连同龚国祥在内一共只有4名老师,其它课程请深圳中学老师兼。招生的考题,英语题由龚国祥亲自出,语文、数学请深圳中学老师代出。第一期招了51名学生。

  开学典礼因为没有操场,就在教室里挂一面国旗,举行了庄严的升旗仪式。校训被定为简单的4个字:爱国、求知。

  这是龚校长创办深圳外国语学校的第一个经典画面,师生们在国旗前唱着国歌,学校就这样办起来了。

  三

  1年后的1991年3月,市里把燕南路畔原深圳市建筑工程学校迁出后的旧址,给了刚创办而没有校址的深圳外国语学校。

  从此,学校开始了艰辛的跨越式发展。1991年第二届招生200名学生,1992年第三届招生300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