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社会的语言问题与中国老年语言学建设(2)
另外,随着病程推进和认知衰退,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老年人会出现言语粗暴、少言缄默等情况,照护者对如何与该老年群体进行日常沟通、情感交互等存在现实需求,需要相关机构提供帮助,提升与老年人的沟通效率,改善老年人的社会参与质量。
满足老年人社会交际中的各类现实语言需求。
老年人在各类涉老事项与生活场景中均会涉及语言问题,存在实际的语言需求,如健康医疗、养老照护、乐龄教育、社区活动等情景中的社会参与等。在老龄社会中,社会各方的语言信息传播应当充分考虑老年人语言交际特点,思考社会治理与老年人语言信息资源的公平问题,构建多维度、精细化的适老语言服务与信息沟通形态。当前,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是我国老年群体使用智能技术困难,正遭遇“数字鸿沟”。家庭和社会要形成合力解决问题,如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提升老年人语言信息素养,积极进行智能技术“适老化”改造等。相关举措将有利于老年群体保持良好认知能力、提升智慧社会参与度,实现老年友好型社会语言信息体系的构建。
3、发展老年语言学服务老龄社会
如何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要,是老龄化社会各方必须思索的重要问题。对老年人语言衰老及障碍的研究,是提供语言训练、延缓衰老、促进积极老龄的基础;对老龄社会中老年人语言交际问题的研究,是建立和完善适合老年人身心特点的信息交流渠道与方式、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前提。
目前,针对服务老年个体的语言需求、解决老龄社会的语言问题,国际上已形成专门的学科分支——老年语言学。该学科的主要任务可以用“一体两翼”概况:“一体”是研究老年人语言衰老与障碍的特征及机制,“两翼”分别是研究和解决老龄社会中的各类语言交际问题,以及研发延缓或改善老年人语言能力退化的服务或技术。老龄化程度高的发达国家对老年人及老龄社会的语言问题研究较为深入、应用领域广泛,但我国老年语言学发展尚存在三个明显的“不平衡”:一是老龄社会语言问题的复杂性与老年语言学研究之间的不平衡;二是我国老年人改善语言生活质量的需求与研究成果应用范围及水平之间的不平衡;三是国外老年语言学发展水平与我国老年语言学现状之间的不平衡。
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发展老年语言学具有独特优势。目前,《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已将应对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要打造高质量的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强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科技创新能力,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等要求。这些均与解决老龄社会语言问题、提供语言服务相关。
我国发展老年语言学,要率先攻克在老龄社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语言学问题,主动服务“脑科学”等重大战略性科学攻关问题的研究等;持续开展应用性研发,如面向老年人的语言能力量表编制、提取相关老年疾病的语言标志物、利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研发语言障碍的筛查诊断系统等;服务老龄化社会治理,积极开展社区语言认知障碍筛查、科普,参与老年友好型社区信息化建设,开设语言课程或活动以提升老年人语言素养和交际能力、促进积极老龄化。
(作者:黄立鹤,系同济大学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