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性油画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叙事性油画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学人谈】
近年来,现实主义题材的叙事性油画创作进入活跃时期,涌现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主题性油画创作。画家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力求使现实主义油画创作语言与作品的叙事性有机融合,凸显作品情节构思的创作魅力,用一幅幅优秀的油画作品讲述了一个个丰满而精彩的中国故事。
真实性 情节构思的基础
真实的故事往往最能打动人心。情节构思的真实性,即情节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在叙事性油画的创作中,作品主题的情节真实性呈现一直是画家们创作的重点。情节真实包括形象真实、故事真实、场景真实、事件真实等要素。当一个故事的真实性要素在画面中得以还原,再结合诸多艺术技巧和细节刻画,艺术作品就完整、丰满、立体起来,也才可能拥有感人的精神力量。
以画家何红舟、黄发祥创作的《启航——中共一大会议》为例,作品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题材,采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再现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的历史瞬间。画面中,黑云在低空翻滚,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等一大代表正在登船,与远处的曙光交相辉映,显得意气风发。情节真实的各大要素均已实现,生动的情节构思与疏密动静间的节奏感,同环境刻画的真实感融为一体,使作品富有强烈的感染力,让画前观者仿佛正身处这一历史现场。
在另一件同样是以船为场景的油画作品中,画家商亚东为我们讲述了科学治水、科学管水的故事。作品《最美太湖水》中,画家生动刻画了逆光下正在检测太湖水质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为了使画面拥有真实的细节,画家特意到太湖边疏浚工程的工地体验生活,收集素材。甲板在阳光照射下的真实色调与质感,以及太湖水波的生动刻画,皆源自画家的细心观察。情节感的营造是讲好故事的重点,画家将画面人物分为左、中、右三组,每组人物都在进行着各自的“任务”。这里的“任务”既指真实事件中水质监测的具体工作,也指人物在画面布局中的作用。人物的错落排布平衡了画面,角色间的顾盼所形成的无形的“视线”又将各组人物联系在一起,构建起“藕断丝连”的逻辑连接,这样的情景营造,会带给观众故事的带入感和美的享受,也正是叙事性油画真实感的魅力所在。
剧场感 氛围渲染的舞台
在叙事性油画的创作中,剧场感的成功营造是许多画家的追求。所谓剧场感,是以现实为框架,融合画家对故事现场的主观改造,构思、创作出具有舞台形式美感的场景,并在画面的“舞台”中上演生活的剧目。
如封治国创作的《春雷》,表现了改革开放之初,苏南地区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热闹非凡的招工场面。工厂门外,应招的农民从四面八方赶来,有人正在积极询问招工细节,有人正蹲在地上交头接耳、左顾右盼,还有的人将纸张垫在旁人背上奋笔疾书……看似杂乱无章的拥挤画面里,每个人物都定格在极富信息量和极具美感的肢体状态中,加之画面从左到右的人群和建筑共同构成的疏密相间的空间结构,一个极富电影感的“剧场”便形成了。这种剧场感的营造有助于画家表现人物众多的场面,能够调动作品中各种角色的姿态和个性来展开故事情节,使得创作构思的意味得以彰显。
宏大的故事需要宽广的舞台来展现,全景式构图是画家们常用的“剧场”营造方式,即把情节合理安排在景深较大的画面中,以达到深远的空间感。笔者在创作《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的移民搬迁》时,亦采用了全景式构图。我将移民搬迁的场面处理得开阔宏大,由近及远,直至丹江口水库的尽头,为的是把主题的现实场景展开,呈现库区家园的俯瞰效果。人们从房舍中搬出物品,到上车的依依不舍,再到对新家园的期盼,可见全景式构图构建出的“舞台”,为作品的叙事性及情节构思提供了广阔的表现空间。
个性化 作品魅力的源泉
同样的故事,不同的人讲述,便会有截然不同的呈现。叙事性油画的创作,一方面需基于现实构架基础之上,另一方面是要真诚表达出画家自我内心的图景,艺术作品才会有画家自身的感悟与个性。
周宗凯的作品《三江源礼赞》,其情节的构思与画家的个性化表现语言密切融合。此作以青海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为主题,以三联画的形式,多视角描绘出那里的人们对家园的保护与热爱。左联呈现了因与藏羚羊盗猎者搏斗而牺牲的索南达杰的英雄事迹,右联表现了牧民为保护生态环境搬进移民新村的场景,两者结合衬托出主联中如雕塑般的策马奔腾的牧民形象。这种蒙太奇式的时空转换方式,带有画家强烈的个性色彩,也让整个画面故事更加富有层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