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浩特:从“王爷庙”到“红色之城”
乌兰浩特:从“王爷庙”到“红色之城”
【红色地名的故事】
光明日报记者 高平 光明日报通讯员 梁子晶
开栏的话
翻开中国地图册,一些富有特色的地名会吸引我们的注意。这些地名里有城市、有道路也有建筑;其命名或为纪念革命圣地,或为纪念革命先烈,或为纪念重大历史事件,可以统称为“红色地名”。这些红色地名是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史中书写下的珍贵历史印记。本期人文地理版开设《红色地名的故事》栏目,带您回顾这些红色地名的来历,一览这些红色胜地的旧貌新颜。第一期为您介绍我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的诞生地——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
乌兰浩特,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城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处于大兴安岭南麓、科尔沁草原与松辽平原接合处。是内蒙古兴安盟委、行署所在地,是全盟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1947年前,乌兰浩特叫王爷庙街。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东胡活动之地;1691年,札萨克图旗第三代君王鄂齐尔在此处修建家庙,因此得名王爷庙。
悠悠历史载着人们追求平等、和平、幸福的美好愿望,戛然来到1947年4月。4月23日至5月3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乌兰夫为代表的一大批共产党人在这里组织召开了内蒙古人民代表大会。内蒙古境内的蒙古、汉、满、回、鄂温克、朝鲜等各民族代表393人与会,他们或骑马,或坐牛车,或步行集聚在只有两条土街道的王爷庙街,决定跟着共产党走民族解放的道路。
1947年4月27日,会议通过了《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宣言》,“决定于今年5月1日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宣言》规定“内蒙古自治政府是内蒙民族各阶层联合内蒙古区域内各民族,实行高度区域性的地方民主联合政府,并非独立自治政府”。
从此,内蒙古自治区成为我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也成为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成功实践。1947年5月3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召开首届政府委员会议。会议决定:将5月1日定为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纪念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暂设兴安盟王爷庙街。在这个历史时期,王爷庙街作为红色指挥中心,各个重大决策在这里产生和发布,各个重大运动和改革从这里推向整个内蒙古。1947年11月26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召开政府委员会议,为纪念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取得的伟大胜利,纪念这个内蒙古东部小城成为红色指挥中心和所作的巨大贡献,决定将王爷庙街升格为市,改称乌兰浩特市。
当年召开成立大会的会址得到完整保留和修缮,并定名为“五一大会”会址。历史底蕴深厚的红城,一直传承着红色文化的基因。五一会址、乌兰夫办公旧址、内蒙古党委办公旧址、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五一广场、内蒙古自治政府办公旧址、葛根庙8·11抗日武装起义旧址、内蒙古骑兵一师师部遗址、内蒙古军政大学遗址、内蒙古日报社旧址等多个红色遗址,现在成为红色景区景点,是内蒙古红色文化教育和党史教育的“打卡地”。
当年的王爷庙街只有5.8万人,只有几家手工纺织作坊;几条市区街路还是黄土路面,尘土飞扬。如今,乌兰浩特人口达到36万人,建成区面积44平方公里;开通了直达北京、天津、哈尔滨、大连、沈阳等城市的客运和旅游列车;拥有17条国内民航航线通往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呼和浩特、哈尔滨等地。2017年,随着长春—白城—乌兰浩特动车的开通,乌兰浩特迈入了高铁时代。
红色基因,绿色发展。作为兴安盟的中心城市,近年来,乌兰浩特市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支持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等政策机遇,打造“山水园林、文化旅游、宜居宜业”的新兴城市,绘就了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民生画卷。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21日 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