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柏年老师退休后倾力创作《易经新解》,解读经典弘扬中华文化

中国文促网 rwddl8 2022-03-02 15:23:44
浏览

  本次为您推荐的是赵柏年老师的作品《易经新解》

一部《易经》,以阴阳为纲,以变化为要,叙述了天地之道。《易经新解》是作者对《易经》解读分析的归纳整理。作者结合“儒、释、道”三家学说,把对《易经》的解读思路提升至“道”与“阴阳”之上,领悟古人的思维方式,把卦看成整体,将爻与相关爻等问题相互结合分析,来领悟古代圣人告诫我们的道理及应对问题之策。

文章分八十五讲,第一讲到第十五讲是作者对古人思维方式的领悟;第十六讲到第七十九讲是作者对《易经》六十四卦的解读,这是《易经》的主要内容;第八十讲和八十一讲是作者对《易经》算命及占卜的理解;第八十二讲到八十五讲是作者对《易传》的一些体会。

作者赵柏年,从事和主持缮写公文、编制教材、拟定方案、编辑简报等文字类工作几十年。

临近退休时和朋友谈起易经,从而产生浓厚兴趣,退休后,特别感叹于孔子所曰:“借我数年,五十而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深以为然,故一直专研了下去。以自己的领悟和写了23万字的体会,但愿对现在的青年人有指点迷津的作用,倘若能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方面有所作为,那就是阿弥陀佛了。

赵柏年老师退休后倾力创作《易经新解》,解读经典弘扬中华文化

 

内容节选

要读懂《易经》,首先要掌握领会古人的思维方式,或者说是中国式的思维方式,然后能“以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为道纪。”说到古人的思维,就不能不提到中国古代的一位先哲——老子及其流传至今的《道德经》了。

老子曰:“天地之间,其犹如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就是说在古人眼里,是天地之间的相互运动而产生万物的。然后“天地之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之造万物是一视同仁的,不会对某个事物以特别的偏爱。所以“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万物虽然形态各异,但都有它的共性。“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经》是研究自然万物发展规律的,因此是研究“形而上”,即道的,也就是事物的共性。而西方的哲学则不同,强调的是物与物之间的区别,研究的是“可名之名”,也即“器。”虽然这种思维方式能见其徼,但却难见其妙。所以东方或者就是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重视的是形象思维,往往把问题放在一个系统里,看成是一个片;而西方思维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重视的是逻辑思维,往往把事物看成是一个点或者是点的延伸。

中国式的思维可以归结为“看得见”“想得出”“试下去”“得出来。”

“看得见”是指观察仔细,不要熟视无睹,故曰“格物而知之”;“想得出”是指发散性的推理思考过程;“试下去”是指长期坚韧不拔的尝试、总结、再尝试、再总结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得出来”是指结论的得出。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或者称之为国学都显得那么的厚实、沉重,有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凝重感。

赵柏年老师退休后倾力创作《易经新解》,解读经典弘扬中华文化

 

赵柏年老师以独到的见解和新的视角对中华传统文学经典《易经》进行了新的解读和总结,深入浅出的为读者讲解了《易经》中的学问。作品中对“卦”的解读内容较多,详细的分析和举例能够让读者轻松理解《易经》中的六十四卦,从而对《易经》产生浓厚的兴趣。

《易经新解》将《易经》中的精髓提炼讲明,引导人们领悟人生智慧。这部作品蕴含了很多自然之道以及人世哲思,弘扬了我国经典的传统文化,反复品读,能学到不少道理和应对问题的方法,为人生指点积极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