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与传说中的不眠与不死(2)

中国文促网 2021-03-19 23:37:27
浏览

  这种玄秘的法术被称为“守庚申”。根据道教经典《太上三尸中经》记载,“人之腹中有三尸九虫,为人大害,常以庚申之日上告天地,以记人之造罪,分毫录奏,欲绝人生籍,减人禄命,令人速死”——这简直是给人内部安插了一个专司告密举报的小卧底。为了防止三尸九虫上天告密致人死地,所以修道之人,“凡至庚申日,兼夜不卧,守之,若晓体疲,少伏床数觉,莫令睡熟,此尸即不得上告天帝。”

  这种以通宵不睡的方式逃避死亡的修仙秘法,自然是初民“不睡-不死”神话的翻版,惟一可能令人奇怪之处在于,为何偏偏要选在庚申日这天?这一天究竟有什么奇特之处,让人不睡就可以修仙?

  答案是,它不过是一个数字游戏。庚是天干的第七位,而申是地支的第九位。七和九这两个数字,刚好是北斗的星数。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北斗是主宰死亡的星座,因此受到世人的敬畏和膜拜。尽管世人惯常称为“北斗七星”,但根据南朝道教宗师陶弘景在《冥通记》中的记载“北斗有九星,今星七见,二隐不出”。这两颗隐而不见的星星,就是北斗中“开阳”星旁的“左辅”和“右弼”。据说凡人若是能看到这两颗隐星,便能延长寿命。

  所以,所谓的“守庚申”的玄秘修仙仪式,不过是古代“不睡-不死”神话与北斗崇拜杂交出来的产物而已。如果成仙只需要在庚申日不睡的话,那么今天不知有多少喜欢熬夜追剧的人可以修炼成不死神仙。但其实古代有识之士早已知道庚申日不睡觉没什么作用。唐代著名道士程紫霄云游到终南山太极观时,看见一大群人熬夜守庚申,他笑着告诉这群修仙党,所谓守庚申“此吾师托是以惧为恶者尔”——说完铺好了床,告诉大家赶紧洗洗睡吧。

  不眠意味着神圣的清醒?

  不睡除了让人疲惫不堪之外,达不到任何不死的效果。但神话传说中不睡与不死之间的关系,却赋予了不睡某种神圣高尚的意味。它仿佛暗示不睡的人,是在清醒地面对人生。

  既然神灵总是表现为一种抗拒睡眠的清醒力量,也就难怪那些自诩君权神授的统治者们,总是喜欢将自己吹嘘成终夜不睡之人了。拿破仑经常用半夜工作来折磨自己的秘书梅纳瓦尔:“今晚1点或4点,请到这里来,我们一起办事。”他的御用马屁画师雅克·路易·大卫特意为他绘制了一幅他在杜伊勒里宫中的肖像。画中燃烧殆尽的蜡烛和时钟上指向四点一刻的指针,用以展现他所吹捧的这位法兰西的统治者是如何忧劳国事彻夜未眠。明代开国之君朱元璋也在诏谕中宣称自己勤劳国政到了“终夜不寐”的地步——相信不眠不休的漫漫长夜,肯定给他充足的时间考虑如何多干掉几个当年一起打天下的老伙计。

  权力要时时保持清醒,防止他人趁自己睡眠时将它偷走。这是头戴王冠者难入眠的原因。而对那些致力于做精神世界统治者的文人们来说,失眠所带来的神圣清醒,会激发出创作的灵感。失眠对作家诗人来说,乃是家常便饭,甚至成为了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他们在失眠中感受生活与命运,又将失眠的感受记录下来,成为命运的寓言。蒙田、卢梭、伏尔泰、福楼拜、雨果、狄更斯、萧伯纳,都品尝过失眠的滋味,并且将其形诸笔墨。

  比起这些作家,俄国的知识分子,对失眠的感受似乎更加敏锐和深刻。诗神的爱子丘特切夫的临终绝笔就是一首不眠之夜的诗句:“我们的心儿像一个弃婴,也那样哭叫,也那样伤心,绝望地呼吁生命和爱情,可是它白白祈祷和悲叹:周围只有黑暗和空虚!它可怜的呻吟没能拖多久,最后就渐渐归于乌有。”

  1915年,俄国大革命的前夜,连续失眠的曼德尔施塔姆写出了他最隽永的诗篇之一《失眠》。在这首诗中,他追随古希腊先辈的想象,从北方大陆的凛冬荒原,来到了古希腊贺拉斯之岸:

  “荷马和大海:一切被爱驱动。

  我该倾听谁?荷马如今也沉默了。

  而浪涛从黑海上涌起,喧哗如雄辩,

  沉重的轰鸣,碎裂在我的床头。”

  撰文/李夏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