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籍”美国策展人谢飞:冀中国艺术家在国际发出更多元声音

中国文促网 2021-03-21 17:10:27
浏览

  中新社昆明3月21日电 题:“滇籍”美国策展人谢飞:冀中国艺术家在国际发出更多元声音

  作者 韩帅南

  “这组艺术作品以钢铁和陶瓷呈现,是为了表达两种不同的‘坚硬’。”近日,在CGK昆明当代美术馆中,金发碧眼的美国人谢飞(Jeff Crosby)正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向民众介绍着展出的艺术品。

  谢飞来到中国已经超过20年,其中大部分时间在停留云南,因此他戏称自己为“滇籍”美国人。2000年,谢飞来到云南省昆明市学习汉语,“当时的昆明举办完世界园艺博览会不久,已经在国际上小有名气。来自各个地方、各行各业的人们汇聚到这里,追寻多元化的生活方式。”此后,谢飞见证了中国的飞速发展,也见证了中国艺术领域的变迁。

  “在20世纪初,云南已经吸引了一批艺术家聚集于此。他们会在这里的乡村开设工作室,也会经常邀请国际上的艺术家到昆明交流。”因为同时掌握流利的汉语和英语,谢飞经常会接受邀请为国外艺术家做翻译,由此与艺术圈结下不解之缘。

  在随后的时间中,谢飞开始为中国的艺术家、美术馆、画廊等提供专业翻译,出版了《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中国当代艺术:现在与未来》《巴厘岛对话集》等多本中国当代艺术译著,并长期致力于促进中外艺术文化交流。如今,他已经成为一名艺术文献翻译、策展人,以及CGK昆明当代美术馆副馆长。

  “在中国这么长时间,我自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接触到的中国艺术家也有不小的改变。”谢飞回忆,在2000年前后,一批艺术家执着于表达固有的“中国符号”,“这就导致不少相对雷同的艺术作品产生。”谢飞说,“但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一些艺术家不再拘泥,他们创作出更多个性化的作品,已经在国际上获得认可。”

  谢飞认为,目前仍有部分西方媒体、策展人和评论家,对中国的背景和中国艺术家缺乏足够的了解,甚至有一定误解。“我结合中国的语境通过翻译,将中国艺术推介到国际平台。但这只是一小部分工作,我希望中国的策展人和艺术家,能够在国际上发出更加多元化的声音,让中国的当代艺术‘走出去’。”

  2020年至今,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外艺术文化交流造成了一定影响。“得益于中国对疫情的良好控制,一些国际艺术品仍然可以运输到中国各地进行展出。但我还是希望疫情能够早日过去,让中国和国际艺术家有更多可以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谢飞说。

  谢飞为云南从昔日的边陲省份到如今加快迈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感到高兴。“去年,中央美术学院与CGK昆明当代美术馆联手成立了中央美术学院东南亚艺术研究中心。未来,加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艺术交流,共同促进艺术发展,将会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