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劳伦斯·费林盖蒂:点亮“城市之光”的书店主人(2)

中国文促网 2021-03-20 01:59:27
浏览

  由于诗中涉及同性恋、嗑药与大胆的情爱字眼,诗集被警察没收,费林盖蒂被控出版猥亵书而被捕,后来上法庭审判,最终在支持者高喊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言论自由的压力下无罪开释,2010年的电影《诗犼》(另译为《嚎嚣》)就是以此故事为剧情素材。这事件成了出版史上的里程碑,使得多年前的禁书也跟着解禁出版,例如亨利·米勒的《北回归线》、D.H。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嚎》、金斯堡、费林盖蒂、“城市之光”更因此事件声名大噪。

  1957年,凯鲁亚克的《在路上》由维京出版社出版,此书是描写两位盲动的主角,无拘无束地在美国东西两岸间游荡来、游荡去的自传体小说,因作者以三个星期时间用打字机把稿子打在长30米的长轴纸上而备受讨论。当时已经颇具知名度的作家楚门·卡波堤在电视节目上接受采访时,曾以挖苦的语气说凯鲁亚克的书不是写作,只是打字。虽说如此,《在路上》还是得到许多年轻一代的认同,成了垮掉世代的经典之作。

  虽然费林盖蒂宁愿称自己是波西米亚人,也不愿被归为垮掉世代,但他的书店与出版社却是孕育这群文青的关键场所,书店二楼也一直辟有垮掉世代书区。

  当时在世作家销量最大的诗集

  1958年费林盖蒂的第二本诗集《心灵的康尼岛》出版。一开始在声量与销量上无法与《嚎》相提并论,但诗句易读且带着魔幻、怀旧的浪漫气息。随着口耳相传与时间的推进,1989年在美国本土已经售出约70万册,若加上其他国家的翻译本,则达100万册。

  《心灵的康尼岛》不仅成了费林盖蒂最受欢迎的作品,据称也是当时在世作家销量最大的诗集。这本诗集的书名其实取自亨利·米勒的诗《进入夜生活》中的一小句,整本书并未提到康尼岛,康尼岛是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半岛(原是一座海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曾是非常兴盛的游乐场,以旋转木马、摩天轮、马戏团、晶亮的夜景著称,费林盖蒂借由此意象表达他对整组诗的感觉,仿如心灵的康尼岛、仿如灵魂的马戏团。

  1998年费林盖蒂被封为旧金山市第一任桂冠诗人。在旧金山新落成的公共图书馆受封典礼的演讲里,他当着馆长的面,直言批评新的图书馆比旧馆有了更大的空间,但是书架摆书的空间却比之前少;他还不忘呼吁市民投票反对重建数年前大地震震坏的市区高速公路,也不管当时的旧金山市长威利·布朗就坐在台下,由于费林盖蒂的倡导,那段塌方处改成了绿林大道。

  这么多年来,“城市之光”已不再局限于卖平装本,只要是他们认可之书,无论精装平装都欢迎,但精神与原则不变,一般市面的畅销书,如《五十度灰》或心灵鸡汤之类,绝不会在此出现。

  书店虽然一直矗立在哥伦布大道斜坡上,但店面扩增,二楼窗户与外墙不时轮替出现费林盖蒂手写的大字海报,或是印制的长海报,针对社会政治文化议题发声,宛如诗人抒发意见的大型扩音筒与肥皂箱,也成了一幅幅流动的风景,例如“阻止战争与战争制造者”“打开门,打开书,打开心灵,打开心扉”。2001年旧金山市政府正式将“城市之光”书店与出版社列为历史地标,这也是旧金山首次以行号而非建筑登录。

  两家因店主结盟的友情书店

  上个世纪末我撰写《书店风景》时,慕名造访了“城市之光”,之后写了篇专文,许多读者告诉我,他们是因书中介绍,才认识了这家独特的书店与主人。

  本世纪初我旅居旧金山后,平日常去书店逛逛,逐渐也和资深总采购保罗·山崎成了朋友,去书店时若正巧碰到健谈的保罗刚好有空,就会相偕去对面的“托斯卡”点杯马汀尼或咖啡谈天说地。保罗自1970年就在“城市之光”服务,没人比他更清楚书店和整体书业的起伏与变迁,书店有此老臣效忠,令人放心。

  若与外地来访的书友相约,总选在“城市之光”会面。他们乐于到此“膜拜”,在店里买本书或印有书店名号的提袋,看看费林盖蒂手绘的标语与图画,到店外铺有镌刻诗句石砖的行人专用道“杰克·凯鲁亚克巷”上走走,欣赏书店和隔邻维威苏酒吧外墙的斑斓壁画,方觉不虚此行。“City Lights”已成了我和书友间的一个通关密码。“城市之光”的顾客少说有一半以上是外地来的“朝圣者”,老少文青们把此处当成必访之处。如果碰到费林盖蒂在书店发表新书,更是挤得水泄不通,好几次我都被挡在门外进不去。